零時政府的立院影城
網路正夯的「立院影城」製作團隊「零時政府」g0v──政府縮寫gov的o改成阿拉伯數字的0。這個成立才一年的社群宣稱要「拆政府原地重建」,監督政府讓它變得更好。
撰文:郭宏治
最近一個網路電影院很火紅,它不是Hulu,也非優酷,而是「立院影城」。它之所引起網友興趣,是因為若你對影片中某位立委的發言不滿,你可對他(她)扔鞋丟西瓜抬棺;如果你對某人發言滿意,可以獻花送黃色小鴨──連最夯的攔鞋網都上場。
互動小噱頭讓「立院影城」迅速流傳,但比這些有趣噱頭更重要的是:影城把立委質詢影音檔以容易取用的方式公開了。這些公開的政府資料,就有可能被公眾更進一步重製、運用、散播,這就是開放資料(open data)的精神。
零時政府,從數位資料解讀
「立院影城」是今年雅虎的程式開發黑客松(hackthon)Y! Hack Day的參賽作品。黑客松就是黑客(或駭客)+馬拉松(hack + marathon)活動,在限訂時間(如二十四小時)內,結合有限人力(程式、圖像、使用介面等設計師)與資源完成一個作品。「立院影城」製作團隊叫做「零時政府」g0v──政府縮寫gov的o改成阿拉伯數字的0。去年,這個團隊在同一個活動中,把立法院預算以動態圖像呈現,為資料視覺化(data visualization)做了成功示範。
g0v這些黑客是些什麼樣的人?會像「匿名者」(Anonymous)一樣侵入人家網站?還是像史諾登(Edward Snowden)、維基解密的亞桑傑(Julian Assange)去「開放」人家資料?
十一月八、九日兩天,中研院舉行一場「開放資料工作坊」,可以看到g0v成員高嘉良等人與研考會、農委會以及行政院科技官員共聚一堂。看來g0v並不像維基解密那麼讓政府官員害怕。高嘉良也在會場上發表演說,介紹「零時政府」是在做什麼。
監督政府,歸零後重新思考
「零時政府」是個成立才一年多、推動資訊透明化的社群。會用數字0取代gov的o,是希望歸零重新思考政府角色。另一方面,0與1是程式編碼代號,也代表他們是從數位原住民視野去看政府的角色,以開放原始碼的精神來解讀政府。
「零時政府」也想拆政府。「寫程式改造社會,拆政府原地重建」是他們口號。「拆政府」有兩層意義:最基本是資訊透明公開;二是要把政府許多檔案文件,拆解成格式一致、可以廣泛被再使用、重製、散布的結構化資料(data)。
開放政府資料讓政府透明,人民更容易做主,這是「零時政府」成立初衷。去年十月,高嘉良、Kirby Wu等四人準備參加Y! Hack Day,當時他們看到政府花錢做的「經濟動能推升方案」廣告,覺得政府公布片面資訊,不對稱、不透明。於是臨時把參賽主題,由電子商務改為中央政府總預算視覺化。他們以三天完成了這個「零時政府」第一項作品,並拿到五萬元獎金。他們吃一頓一萬多塊的燒肉犒賞自己,剩下的錢決定拿來辦黑客松。去年十二月召開「第零次動員戡亂黑客松」,零時政府正式運作,也開始了這群科技工作者「拆政府」之路。
群眾外包,讓資訊即時活化
首次黑客松就成立了立院小組,不久「立院影城」的點子浮現了,希望立院現有的IVOD(網路點播影音)能更容易被使用。成員ET Blue說,最早影城沒有規劃互動功能,到了比賽前幾天開始有人著迷於彈幕,「活動當天不知道誰隨口說可以丟鞋子,最後連西瓜都出現,就變成互動電影院。」
其實,「零時政府」有更多重要的「基礎建設」在進行。在立院小組一個小型黑客松上,高嘉良秀出正在建立各種法案進度的資料庫。某個法案付委了沒?通過了嗎?你若關心核四,可以訂閱核四主題,有任何新進度就會主動通知你。當資料庫愈來愈完善,就可以比對出各委員對不同法案、在各階段的發言、立場。公民可以一目瞭然知道公僕喉嚨們到底做了什麼。
除了立法院,他們分別成立各種政治、社會與文化議題專案。既然公開資料可被重製,就可以「重建」出不同的政府。高嘉良舉個例子:氣象局會定時公布各地雨量資訊,但更新速度慢,使用介面也不美觀友善。他們就把雨量資料從氣象局網站上抓下來,開放程式檔,結果各路高手就進來改寫程式,讓它更即時、美觀,對使用者更友善。
「萌典」是另個計畫,他們整合教育部編的各種詞典,包括國語、台語、客語,還有英、法、德語以及兩岸用法對照。如果發現不同辭典解釋有差異、錯誤,可以發揮鄉民「群眾外包」(crowdsourcing)力量,和教育部一起把字典編得更好。
政府開放資料不只是方便人民監督政府,也幫政府完善改進。另一位開放政府資料的推動者、青平台技術長張維志舉公共廁所為例:政府部門為了管理廁所,一定會有各地方公廁基本資料,但只有運用民眾即時參與,才能讓這些資料活化:某個公廁現況如何、髒不髒、破不破、擠不擠,這些都不是政府可以即時提供的。
少說多做,用鍵盤改變社會
要政府透明,「零時政府」的運作也一樣透明。他們利用線上聊天室IRC討論計畫,約兩百多人二十四小時掛在線上。所有計畫都歡迎外界參與,做好後從內容到程式都透明。ET Blue說,「少說話多做」是這個圈子的人鮮明的共同特質,因為已經有很方便的工具,「袖手旁觀說風涼話現象並不常見。」
科技狂熱者(geek)是刻版印象中那種很「宅」、對社會冷感的人嗎?程式設計師背景的Kirby說,其實很多geek都很陽光。非資訊圈出身的ET Blue則說:「上網多年的過程中,我逐漸從自我中心的人轉變成熱中公共事務的人。」從醫轉資訊的張維志則觀察說,g0v會鼓勵geek實際參與計畫。當這些科技人發現可以用他們的專長關心、改變社會,就會持續參與。
十月十日公民一九八五發起的「天下為公」活動中,高嘉良上台呼籲「用科技改變社會」,他說:「不是都說台灣是科技之島?我們新世代的公民用新世代的想像來參與政治,就是現在!我們不想要『小確幸』,我們要一起動手創造真正的幸福和希望!」他邀請大家一起用鍵盤搞革命。